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预防运动场所猝死事件 “救命神器”是否应普及?来源:问政四川  2021-09-27 09:44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预防运动猝死事件,运动健身场所是否应该配备上专业的急救设施?”


近日,有网友通过四川日报全媒体民情热线(028-86968696)和问政四川平台咨询,面向社会开放的球场等健身场所上是否应该安装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施,增强应急能力的问题。


遗憾>>>

运动场馆猝死事件多次发生,现场AED等急救设施缺失


不久前,成都一男子在球场踢球时突然晕倒的视频在多个微信群流传,急救医务人员赶到时,这名男子已经失去生命体征,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有媒体对事发场地进行了回访,据该场所工作人员介绍:“现场有人对他进行了胸外按压,但很快心跳呼吸都没有了”;参与急救的成飞医院医务人员对此认为,如果球场有AED,也许能救他一命。


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运动场馆猝死事件时有发生——


2020年6月6日,成都一位52岁的球友在踢完球,离开球场后,突然倒地不起;2019年4月11日晚,川大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检验科)医生唐江涛,在踢球时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9岁……记者搜索相关新闻发现,这些球场事发时都没有配备AED等急救设施。


调查>>>

近十家体育场馆,仅有一家自费安装了AED


“运动场所配备AED急救设施很有必要,遗憾的是,很多地方都没有配备。”据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培训科负责人胡承志介绍,心脏猝死的黄金抢救时间仅为4分钟,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在心脏停止跳动的4分钟内,使用AED能大幅度提高救活率;且AED不仅安全,还易于使用,普通人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使用,因此它也被称作“救命神器”。


胡承志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市全城投放的AED有110多台,但主要分布在交通枢纽,大型商场、景点等人流量大的区域。


记者在淘宝网上查询到,AED整套设备价格大多在3万元左右,并不算太高。但记者随机走访和致电了成都、泸州、绵阳、宜宾、内江市等地的十多家体育场馆,仅有一家场馆工作人员表示已经自费安装了AED,并且成功应用过一次。而其他场馆中,有两家场馆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何为AED,“没听说过”;有场馆工作人员表示球场离医院近,有突发情况可以及时送医,没有安装AED的必要。


有业内人士表示,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要求,同时也为了避免责任纠纷,因此他们遇到突发情况时一般采取拨打120,等待急救人员来进行专业急救。


追因>>>

提倡体育场馆安装AED,但目前并不属于强制性设施


“现在在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国家有规定要求配备AED。我们呼吁在更多的公共场所、人群密集的地方,配备AED。”对于该设备,成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奚雪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她表示:健身场所内发生心脏骤停的事件屡见不鲜,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多投入一点AED设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这对挽救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


“尽管我们也提倡过,但目前我们没有权限要求社会球场安装AED。”针对希望体育场馆增添这一急救设施的呼声,成都市体育局工作人员回应:根据机构职能,他们对社会球场的基础设施可以提出建议和要求,但是不能强制;AED并不是开办体育场馆的强制性设施,目前没有相关法规来约束。


记者查询发现,近年来,相关机构对AED的管理应用已经越来越重视。根据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计划将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四川显卓律师事务所的孙羿律师认为,体育赛事的良好开展既需主办方不断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和加强安全保障义务,也有赖于运动员提高自身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他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要求在运动场馆强制性安装完善应急救援设施,这样更能有效保障运动员的人身及赛事安全。


他山之石

据媒体报道,杭州市政府在2020年年底正式出台《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到体育场馆应当按规定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杭州市政府计划到2022年全市公共场所配置AED总数达到4200台。


北京市计划到2022年底前实现重点公共场所AED设施全覆盖,一线工作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80%。


截至2021年3月下旬,深圳已在公众场所配置5500台AED,覆盖率全国第一。未来5至10年,深圳将达到每10万人100台的国际标准配置。


问政四川所有文字、图像、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四川日报全媒体 联系电话:028-86968654

蜀ICP备12028253号-2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0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028-96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