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 达州 » 通川区 » 关于四川文理学院封校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教育 投诉】关于四川文理学院封校来源:问政四川 网友:问政网友  2022-03-09 15:27 已回复

您好,我是一名四川文理学院的学生,在开学之后我们一直在封校,之前已经封校十四天,学校通知十四天后解封,然后于2022年3月8日解封一天,后2022年3月9日继续封校,且四川达州此时并没有任何疫情,是低风险地区,3月9日同学们在QQ空间和朋友圈发了关于封校的消息,这个时候学校又下达通知说此次属于封闭式管理并非封校,但具体的意思还是封校,只是换了一个名词,据我了解低风险地区学校不可封校,如果强制在低风险地区封校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以学校才换了一个说法但换汤不换药,并且在我们学校不允许点外卖,在取外卖区域安设多个保安管控,不允许学生出校,但是老师校领导却都可以随意走动,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小区,有很多初高中生和老人小孩,他们都可以随意出校,并且在学生可活动范围也有他们的足迹,这种关押犯人的行为我很不认可,并且我认为并没有对疫情防控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毕竟老师,校领导,还有小区里的人都可以随意出入,难道只有学生长肺了吗?在我的认知里 疫情防控关14天后发现无异常情况就可以解封,但我们学校却继续封校,我认为有强制让同学们在校园内消费的嫌疑,不让点外卖食堂人特别多,导致很多同学吃不上饭,在之前的14天封校里 本人因为吃不上饭 已经连续吃了好几天的泡面,导致现在肠胃有问题,我认为如果继续封校下去,我有权利告到中央机关及更高行政机关,已经严重控制了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和活动,而且只封学生的行为已经属于软禁也没有对疫情防控起到一定的作用,毕竟我们每天也要接触老师和小区里的人,并且导致很多同学吃不上饭,希望你们予以处理!谢谢!

官方回复

回复单位:中共达州市委网信办来源:问政四川 回复时间:2022-03-30 16:51

网友您好:
您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反馈相关部门,正在处理中,待处理完毕后会将结果进行公布。

官方回复

回复单位:四川文理学院来源:问政四川 回复时间:2022-08-19 16:54

您好!现对您咨询的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关于您提及“继续封校”的问题。当前,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和局部暴发交织态势,山西、云南、河北、吉林、山东、重庆等地区相继出现校园疫情,学校按照3月8日省市教育系统以及属地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及文件工作部署和要求,在2022年2月22日22时起对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14日的基础上,从3月9日上午开始继续对校园实行相对封闭式管理,这既是贯彻落实省、市及属地疫情防控精神,更是从国家和整个社会防疫大局出发作出的非常之举。达州地处中国版图中心,交通四通八达,是国家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十字”铁路公路交通网的节点城市,也是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鉴于当前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达州外防输入的压力持续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虽然达州目前为疫情低风险地区,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和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的防疫意识,全面消除疫情风险点,按照属地要求从严从细从实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自校园实行相对封闭管理以来,我们始终倡导师生员工原则上“非必要不出校”,严控校外人员及车辆入校,并对师生进出校门进行一定管控,但这不是所谓的“封校”,师生员工如有事,可按程序履行相应请假报备登记手续后外出,学校校门管控措施将根据疫情态势和属地防控要求作动态调整。

关于您提及的关于“对校门管控进出标准不一样”的问题。教育部相关领导曾多次强调:总原则是大家一视同仁,但不同人群可能进出校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一样。学校实行相对封闭管理,突出“严”字,这是所有师生都应该共同遵守的要求。由于一部分教职工及家属居住在校内,还有一部分教职工在校外其他小区居住生活,教职工及家属每天进出校园上班下班、接送子女上学放学、采购生活物资是工作和生活之必需,但教职工及家属入校前都必须出示校园卡或制发的出入证经核验身份并扫码验码、体温检测后方可进入。此外,基于严防严控的工作要求,学校自开学以来,要求餐饮、保洁、安保、快递员等后勤保障人员每周必做一次核酸检测,并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上岗,并加强对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严格落实快递在入校前必须按流程进行消杀,实行无接触配送。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为了共同守好校园一方净土。

关于您提及的“封校导致食堂人太多吃不上饭”的问题。为避免人员聚集,保障师生就餐安全,学校在相对封闭管理期间倡导“错峰就餐”。下一步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将加强生活保障能力,加大食堂饭菜供给力度,不断丰富校园超市商品供应种类,满足师生日常生活需求,做好师生员工的餐饮保障服务工作。


同领域留言更多>>

同类别留言更多>>

问政四川所有文字、图像、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四川日报全媒体 联系电话:028-86968654

蜀ICP备12028253号-2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0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028-96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