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 南充 » 南部县 » 关于南部县防疫隔离措施的建议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网友留言

其他 建言】关于南部县防疫隔离措施的建议来源:问政四川 网友:问政网友  2022-01-10 13:11 已回复

相关部门好!

本人于202218日下午1710分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从天津东丽区滨海国际机场出发,当天晚上2010分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在成都住宿一晚,9号乘坐自家私家车返回南部县,9号下午看到四川省发布天津返川政策后,本着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精神,晚上9点过到达南充市南部县后我第一时间主动联系社区负责人上报行程,并计划立即做一次核酸检测,但南部县中医院以及县人民医院,均以我的健康码是绿码为由拒绝立即检测,要求我第二天上班之后再来。

为了尽量降低风险,我暂时放弃寻找其他核酸检测点,一直待在私家车中未出去,多方打听联系到了相关工作人员沟通防疫隔离相关事宜,工作人员回复县上要求集中隔离,但却要等要第二天(10号)安排车辆接我去集中隔离点,于是9号晚我只能自行居家隔离。

四川疾控一月9号发布的政策要求“对20211226日至20221824时有天津市津南区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措施;对202211日至824时有天津市南开区、东丽区、西青区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实施严格居家或集中隔离措施;对自2022190时以来有天津市津南区、南开区、东丽区、西青区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实施严格集中隔离措施,对有天津市其他区县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实施三天两检措施”。10号早上我被告知县上要求执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的防疫措施,且集中隔离需要自费,费用每天150元,14天预计需要花费2100元。

我从202112-18号以来仅有天津东丽区旅居史,自天津返回过程中密切关注并严格执行防疫政策,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并及时主动向社区和疾控部门上报行程信息,并完全配合政府防疫要求,但过程中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优化防疫措施执行并充分考虑个人生活需求及经济负担,特提出以下诉求:

1、在当前防疫压力较大、春运情况复杂的情况下建议明确安排县域24小时不间断核酸检测点,方便返乡群众主动检测;

2、关于隔离措施的执行,建议返乡后需要隔离的人员,相关部门能够立即安排隔离措施,避免空窗期人员流动过程中产生新的风险;

3、我属于“对202211日至824时有天津市南开区、东丽区、西青区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请求在连续核酸检测无异常的情况下,将“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措施改为“7天集中隔离+x天居家隔离”,这样在充分防范风险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每人1千多元的经济负担。

望相关部门予以考虑为盼!

 


官方回复

回复单位:南充市人民政府办来源:问政四川 回复时间:2022-01-13 11:41

市民朋友,您好!您反映的问题已交办相关部门处理。

官方回复

回复单位:南部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来源:问政四川 回复时间:2022-01-18 11:30

尊敬的网友:
您好!2022年1月10日,您通过《问政四川》留言《关于南部县防疫隔离措施的建议》已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县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关注,对您的建议我办高度重视,经研究,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1. 关于“安排24小时不间断核酸检测点”的建议。根据省市关于落实“落地核酸检测”相关要求,所有省外返乡来南人员需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火车、长途汽车到达我县的,在南部火车站、南部客运站、城西客运站流动核酸检测点完成核酸检测;其它途径返乡来南人员向目的地报到后,24小时内就近完成核酸检测。密接、次密接、“红”“黄”码等重点人员经报告后,由县核酸专班安排专人上门采样,所有返乡来南人员皆能保障在24小时内按要求采集核酸。
2. 关于“隔离措施落实”的建议。按有关规定,我县目前已启用集中隔离场所4处(隔离房间370间),鉴于目前防控压力不断增大,我县正在按程序启用备用集中隔离场所、严格居家隔离管控和加大核酸检测频次,以满足中高风险地区返乡来南人员的疫情防控需求。
3. 关于“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措施的建议。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有关规定,按属地管理原则,对2022年1月1日起有天津市南开区、东丽区、西青区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 我县严格按“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隔离”措施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因疫情防控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对您的建议我们诚心接受,感谢您对我县疫情防控工作的关注和理解。

南部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月18日

同领域留言更多>>

同类别留言更多>>

问政四川所有文字、图像、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四川日报全媒体 联系电话:028-86968654

蜀ICP备12028253号-2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0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028-96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