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 成都 » 市委书记施小琳 » 成都市小升初乱象,基础教育将走向何方?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教育 建言】成都市小升初乱象,基础教育将走向何方?来源:问政四川 网友:问政网友  2020-09-16 16:42 已回复

尊敬的领导,您好!

    成都市小升初采用大摇号和小摇号的方式,让无数家长劳心费神,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具体看来存在以下现象:

    1)成都市优质的五所公立初中学校采用大摇号方式,各区公立及私立学校采用多对多的小摇号方式,把小升初升学弄成了买彩票、碰运气。

    2)采用多(多个小学)对多(多个初中)的模式,人为制造不确定因素,导致不少家长从四年级起就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和金钱(30万左右)转入私立学校。

    3)不少出口较差或出口不确定的小学到六年级时已有将近50%的学生已通过各种途径转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4)各私立初中学校仅仅将一部分指标纳入各区摇号,更多指标学校私自保留留给各种关系户,为学校创收。

    5)部分私立学校为能提前掐尖,采用在四五年级时将各培训机构的优秀学生选到自己 的小学(相当部分无法转学籍),直到小升初时才解决学籍问题。

    6)因为多对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家长希望提前把娃娃送到好学校,各培训机构各显神通,想着各种招数不断榨取小学生家长们的腰包。

    以上乱象完全是因为多对多摇号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教育不应该是碰运气,而是要给更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将成熟的初升高、高考的升学模式用于小升初,让愿意努力付出的小学生得到应有的收获。

    2)制定科学客观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将成都市所有公立和私立初中进行分类评级,分为A、B、C三类,每年根据最新考评结果进行调整。

    3)各类小学每年的招生指标由学校申请,教育局审批备案,除统招指标外,可以给私立学校预留5%--10%自主招生指标(必须严格监管限制)

    4)小学毕业时进行升学考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填写A、B、C各类学校各2个志愿,跟高考录取一样公平公正录取。

    5)各学校及老师、学生都必须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努力,全身心将基础教育不断推向更高层次。

    6)采用这种凭学生实力考取学校的方式,从根本上解除了家长们找各种途径及关系上学的乱象,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区房问题。

  

官方回复

回复单位:成都市教育局来源:问政四川 回复时间:2020-09-23 10:59

刘先生:
您好!
来信收悉,现将您反映的相关问题回复如下:
一、关于小升初招生入学方式相关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20〕139号)(以下简称《通知》)“稳妥实施多校划片方式入学。”的规定,市教育局制定下发《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成教办〔2020〕7号),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免试入学全覆盖。
市直属(直管)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民办学校按政策规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所需招生计划,可在学校招生计划中分设,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核定。
二、关于学籍管理相关问题
根据《通知》中关于“严格转学管理,不得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转学依据或参考;不得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不得以增班转学选拔学生,新建学校转学招生由审批地严格管理”的相关要求,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区(市)县进一步加强学籍监管特别是小学中高段转学异动情况的核查,并积极研究相关办法规范管理。
三、关于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相关问题
为积极回应群众就近“上好学”期待,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市教育局通过持续开展“新优质学校”培育、启动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相关工作,促进基础薄弱的学校、发展水平一般的学校和新建学校科学发展,大力提升初中质量。随着民办学校全摇号,公民办学校生源起点的均衡,教育生态会持续优化。
感谢您对成都教育的关心,如您发现学校或个人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请拨打(028)61881673进行反映。


成都市教育局
2020年9月22日

同领域留言更多>>

同类别留言更多>>

问政四川所有文字、图像、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四川日报全媒体 联系电话:028-86968654

蜀ICP备12028253号-2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0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028-96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