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 绵阳 » 市委书记曹立军 » 简政放权后续问题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其他 求助】简政放权后续问题来源:问政四川 网友:可怜的人2015  2015-04-17 17:18 已回复

尊敬的罗书记,您好,我想了很久,鼓起勇气写了这封信,我知道这封信未必能改变什么,但是我觉得有必要让领导知道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现状。
我的基本情况:我是区上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工作了10来年,当先进也好多次了,由于区上干部要有一个级别很难,所以还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这并不代表我工作不努力,不认真哦,另外每月到手工资2700左右。
我工作情况介绍:我市积极响应中央要求做好简政放权的有关工作,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原来他们只需要跑市上一个部门就行了,但现在却要先跑区上受理,再跑市上审批,这样不仅没有方便他们反而给他们增加麻烦。同时根据我市简政放权文件的要求,人随事走,钱随事走,权随事走,责随事走,但是目前,除了责任落实到区上外,人没到位,钱更没到位。由于没有权利,有时候协调工作很困难,我想您懂的。。。我们股室目前有1名正式工作人员,1名临聘人员。正式员工既要做好日常的工作,还要负责协调处理自己这份工作的所有信访稳定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我们每天办结的业务量至少是60件,信访件每月少则3、5封,多则10来封,而且还要做到让来信人都满意,否则来信人就会一直投诉下去,直接影响我们年底考核。(真的是做的卖白粉的生意,挣的是卖奶粉的钱啊)而我们对口的市上部门虽然把大部分工作下放了,却没有减少一位工作人员,仍然有正式员工7、8位,临聘工作人员2、3名。我们真的是累死个仙人啊。。。
我工作10来年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想区上跟我情况差不多的大有人在,所以区上现在很多人都想申请“引领创办科技型企业”停职留薪3年,哪怕条件远远不如市上的条件好,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也愿意走,由于申请人太多,现在区上只好将条件缩小到工勤人员才能申请。哎,我只好到此发发恼骚,接下来继续工作了,希望没有影响到您的繁忙工作。祝好!

官方回复

回复单位: 绵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来源:问政四川 回复时间:2015-04-29 11:32

网友:
你好,留言已收悉,现就你反映的问题做如下交流:
(一)关于简政放权不彻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简政放权工作,自 2013年以来,我市市级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4项,下放行政审批至县市区64项。去年以来,省政府统一对市(州)、县(市、区)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清理,明确各市(州)、县(市、区)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数分别为230项和182项,要求各地不得擅自增加行政许可项目,也不得擅自取消调整清单中的行政许可项目,我市也正按照省政府规定的项目数编制行政许可项目清单。
总体看,简政放权,释放了改革红利,激发了市场活力,方便了群众办事。你反映的简政放权没有方便当事人反而增加了麻烦,因你没有明确具体部门,我们也没接到服务对象对该问题的投诉。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市审改办将组织市政务管理局、市法制办、市委编办等有关职能部门对我市简政放权工作进行调研,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实效。
(二)关于权责匹配。基层干部队伍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感受国家形象的主要途径,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印象。近年来绵阳也涌现了一批在平凡岗位上作出突出成绩的基层工作人员,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兰辉到全国模范教师任维鼎,从“最牛校长”叶志平到“最美村支书”张勇,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权力下放,你反映的基层工作量加大、权责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客观存在。故此,我市明确提出简政放权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人随事调”,理顺市县(区)之间的权责关系,建立财权、事权、责任相匹配,责权明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管理运行机制。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简政放权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你所反映的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感谢你的留言,祝你工作愉快。

请留言作者对官方回复进行评价[点击这里进行评价]

同领域留言更多>>

同类别留言更多>>

问政四川所有文字、图像、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四川日报全媒体 联系电话:028-86968654

蜀ICP备12028253号-2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0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028-96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