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 成都 » 市长王凤朝 » 成都市采取措施缓解交通拥堵已刻不容缓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交通 咨询】成都市采取措施缓解交通拥堵已刻不容缓来源:问政四川 网友:问政网友  2012-03-12 16:36 已回复

据称,成都市目前每日新增千余辆汽车,机动车保有量与日飞速递增。若不加以限制,成都无疑会步北京后尘,成为“堵城”。更甚,成都近期启动了多条要道的改造工程,部分道路通行能力下降近8成。暂不论永无休止的改造是对是错,采取有效措施对交通拥堵进行及早治理,是政府必须进行的作为,也是政府为民办事时的体现,更是节能环保的体现。那么,到底是仿效北京单双号限行、还是照搬上海的号牌拍卖、或收取拥堵费,不论哪种措施都需要尽快实施才行,根本不涉及有车无车的区别对待。
根据有效性、适用性、公平性的原则,特此建议成都采取以下措施(三者环环相扣,务必一并实施):

措施一:必须实施单双号限行;
措施二:外地牌照禁入三环内(有特殊通行证除外);
措施三:一环路内收拥堵费或高昂的停车费(如50元/小时);

目前正是实施这些措施的绝好机会,可先试行,若效果良好则形成长期机制。
以上建议,希望能予以采纳,谢谢。

官方回复

回复单位:市交委来源:问政四川 回复时间:2012-04-05 11:49

网友您好:
您反映的建议成都市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交通堵塞的问题,我委高度重视,组织专人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全球城市机动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通病,反映出了出行需求和资源供给间的不平衡。从国内外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看,交通缓堵需坚持引导需求与加大供给并重的思路,采取以公交优先发展为核心的综合施治。网民提出“单双号限行”、“外地车车牌禁入三环路”、“一环路内收拥堵费或高昂的停车费”的多项建议对于我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实施单双号限行。
单双号限行能减少约一半的地面交通压力,效果立竿见影,但长期使用会刺激家庭第 二、三辆车的购买需求,从国内外城市的经验做法来看,出台该项政策应慎之又慎,一般可在举办大型活动期间作为短期措施临时使用,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正如建议人提到的在我市中心城区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公交竞争力不强的现阶段,加强小汽车需求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委认为当前在早晚高峰时段采用尾号限行(即:每周工作日每天限制2个尾号的小汽车在高峰期禁行)的方式较好,每周有一天每辆车(含外地车)通过错峰出行,可减少近20%的地面交通压力,且对每个车主公正、公平,社会影响面小,操作性强。目前,市交管局已按此思路,为保障中心城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拟在二环路及解放路、蜀都大道东段、蜀都大道西段等7条放射道路上实施尾号限行的交通管制措施,计划于2012年4月26日起实施。
二、外地车车牌禁入三环路
成都是省会城市,是四川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禁止外地车驶入三环路,必须经省政府的批准。我市于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向省政府申请对外地车入城收取通行次费,希望利用经济杠杆方式强化对外地车入城管理,有效控制中心城区交通总量,但未获批准。我市将继续积极争取此项政策支持,并在适当时候再次向省政府汇报请示。
三、一环路内收拥堵费或高昂的停车费
(一)收取拥堵费
近年来,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强烈呼吁收取交通拥堵费,实施该项政策的先决条件是:第一,在我国尚无收取交通拥堵费的上位法支持,要实施此政策,必须经省政府批准同意;第二,保障政策顺利实施的技术条件,如自动监控系统和收费方式等基础性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中心城区的智能交通建设正加快建设,完成后分布在城区内主、次干道上的视频监控系统将覆盖到位。届时,实施交通拥堵收费的技术条件可基本具备。
(二)收取高昂停车费
目前我市停车价格管理分为政府定价、指导价和市场价三种收费模式,路外大部分停车场已执行市场价,由停车场经营业主根据市场供需关系自主定价。经我委与市发改委反复研究,从今年1月1日起,对占道临时停车收费标准进行了上调,如一环路内起价是10元,以后每半小时收费3元。考虑到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对夜间包月停车费用暂未做调整。我委将配合市发改委,深入分析提高停车收费对交通缓堵的作用和社会影响,待现行政策运行一定时期后(物价管理有关规定,再次涨价必须一年以后),再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交通组织需要,研究制定更为合理科学的停车价格管理方案。
最后,真诚感谢您对我市交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同领域留言更多>>

同类别留言更多>>

问政四川所有文字、图像、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四川日报全媒体 联系电话:028-86968654

蜀ICP备12028253号-2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0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028-962377